日前和幾位朋友出遊泡溫泉,隨手帶上了《葬書》古本,打算在水中通體舒暢的時候,潛心翻讀兩頁。那天,大伙吃完了晚飯才入池,溫泉池是在戶外,人也不少,沒有想像中安靜自在;不過,我還是拿起書,借著燈光,在昏暗中找尋書中的一段話;之前,我曾將這段話翻譯成英文,並引用在文章裏,但經過一段時日,已記不清原文的詳細字句與段落位置了。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後來,友人們想要換池子,試探不同的水質,我不得不打斷思路,跟著換了幾趟,直到我發現靠在書本邊緣的一列字:「夫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兇。勢兇形吉,百福者一;勢吉形兇,禍不旋日。」我仔細再看了一遍這些字句的排列,確認在古本的書上是這麼寫的,才放心擱下了這本已沾濕的書。
顯然,這段話是在說明墓地設計的基本原則,可是在今人註釋的《葬書》版本中往往是倒過來寫的,也就是「勢吉形兇,百福者一;勢兇形吉,禍不旋日。」用一般常理判斷,我們會認為勢比形重要,大勢所趨,一己之力難擋,所以「勢吉形兇」無大礙,而「勢兇形吉」則萬萬不行!
風水上的「勢」和「形」不只是在尺度大小上有區別,同時,「勢」是指「龍」的「形勢」,而「形」指的是「穴」的「形式」。古人葉九升的解釋:「然龍少而砂多,一方之山川,為龍者十一,為砂者十九。」意思是延綿的山脈不多見,所以能夠找到有小山圍合的地點也就不錯了,因此,「形勢」不好,但「形式」好,也算是有福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