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建築雙年展

  • Share this: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市原是 2011 年歐洲文化之都,由於國家沒有錢,必須向歐盟借錢來舉辦活動,弄得大家都以為要放棄了,和對岸同是今年文化之都的芬蘭 Turku 市的熱鬧情況沒法相比;不過,好歹這幾天建築界倒是辦成了第一屆的塔林建築雙年展,我看了十分感動,在此記下一些所見所聞。

我在每一個活動地點都看到一位我以前的女學生在幫忙,她說她們是義工;而各項展覽與國際會議的事務是由一位三十歲出頭的女孩負責,據另一位義工說她是一個人在做所有的事。這些義工並不是學生,清一色是女性,有一位還有自己的事務所,在現場處理事情有條不紊,也很有耐心。

國際會議是在港邊的廢棄工廠內進行,這座工廠準備要整修已好多年,至今仍只是做了初步的修繕與整理;我在門口排隊進場時挺納悶,不知這裡面如何能開會?果然,走進室內光線昏暗,完全是工地模樣,比較危險的地方是用施工圍籬隔著,有的地方四周釘上木條,或是乾脆拉上警示布條。

在入口處的大型設備與管路之間,可見餐飲服務人員穿著白襯衫黑背心的正式制服,一排圓形桌面蓋著白色桌布,有些桌子上擺滿了酒水飲料;再往裏頭走來到大堂,空間豁然開朗,看起來屋頂比一般演藝廳還要高些;座位區是用鷹架搭的簡易構造,所有人必須沿著一座鷹架搭的樓梯往下走到講廳﹝參見照片﹞。

當天晚間有一個接待餐會,我向那位負責的女孩要了張邀請卡,她特別提醒我必須穿西裝,讓我一時很訝異。這幾年在歐洲我很少穿西裝,一方面是沒有碰到規定穿西裝的場合,另一方面,我感到西裝本是為西方人設計的,穿西裝去西人的宴會,顯得半調子;心想愛沙尼亞還有老一代的習慣,要參加也就不得不隨俗。晚上到了會場,發現是在一棟主要的歷史性建築之中,內部整修粉刷的非常乾淨,來賓個個裝扮起來,配上四壁的古典雕飾,現場樂隊的演奏,或多或少有點像是電影中的場景。

我在這種場合待不住,跑到戶外抽煙,和一位立陶宛來的年輕人聊了起來,他不是學建築的,此行是陪女朋友來為雜誌社做採訪。我問他對下午演講內容的看法,他直言這些建築師秀了半天,卻沒有指出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讓他很失望。我想到講者中有一位是在 AA 主持 landscape urbanism 課程的委內瑞拉裔女老師,前些年她的作品透過 AA 出版品很引人注意,這回親耳聽到她解釋,看到她在西安做的公園實例,以及帶學生在上海做的住宅區規劃;聽完之後,真是覺得言談空洞,案子落實的結果粗糙至及,加上在台上趾高氣揚,難怪給人這種印象。

隔天晚上有另外一場聚會,地點是在一個酒吧裏,有位來自紐約的建築師大談如何因應未來海水上升的問題,她建議將世界的主要城市搬到北極,包括紐約、東京、香港、倫敦等,外加一個北非出咖啡的大城市,再重新合成新的國際都會;鄰近酒吧的空間中同時有一個展覽開幕,展出的作品全部是模仿數位化設計的流動造型;我感到莫名其妙之餘,走出來看到酒吧前的空地上已升起一個巨大氣球,來玩的年輕人推擠著這顆大球,倒是挺有意思。

從這次請來的講者與幾個展覽看來,國際間的文化政治力量是影響建築發展的關鍵因素,弱勢國家多半被強勢國家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不過,愛沙尼亞人努力想要告訴世人他們也很先進的企圖十分明顯,我感到一份同情,也有一絲絲敬意,所以還打算跟他們去一個外島走走。這外島上有蘇聯時期遺留的軍事設施,也有北國的天然美景;對我而言,這是愛沙尼亞建築的出發點,路易‧康也曾經走過。

http://vimeo.com/27773228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