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完兵準備出國的時候,我對英文名字的寫法曾思考再三。以台灣沿用的國府翻譯法,「季」字是 Chi ,和「氣」是同一個寫法,我很喜歡;但是「鐵」字翻譯是 Tieh ,我感覺太複雜,而改成 Ti ;「男」字為 Nan ,沒有改動。依照大陸的翻譯法「季」應是 Ji ,「氣」應是 Qi ,而 Chi 往往指的是「吃」,常有人以為我是吃先生或池先生。
目前在西方世界引用的「氣」字多半還是老譯法的 Chi ,在國外不少人看到我的名字會聯想到「氣」或 energy ,問我是不是懂得氣功。這兩天在塔林市的老城區內發現一塊寫著 CHI 的招牌,在 C 字中間有個中文字「家」,招牌底部是古代書法的字跡;我想可能是有人在這裡開班教授中國功夫,或是賣中國的茶葉茶具或古董字畫之類的地方;但是這扇門一直是關著,從外面看不出裡面究竟有何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