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真的該死

  • Share this:

在網上看到不少王清峰的新聞,連憲哥也出來說她頭腦不清偏執狂,白冰冰則大呼天佑良民。

我一時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為何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已放棄了死刑,而在台灣卻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甚至是不能談的禁忌。居然有這麼多人討厭一個想要推動廢除死刑的政府官員,逼得她不得不一走了之,成為國際媒體上的大新聞。

很巧的是,在兩個月前,在我這幫忙的愛沙尼亞學生曾突然問我:「台灣還有沒有死刑?」因為他聽說大陸的死刑犯仍然不少。我當時支支嗚嗚的不想直說,回了他一句:「恩..恩,我想應該沒有了!」

我心想文化的實力是展現在這些最根底的層面。面對這位聰明伶俐的俄羅斯裔小朋友,我實在說不出口台灣有死刑的話,以暫且保留一點顏面與自尊,好讓事務所裏的人都乖乖聽話做事,不要管到老闆的家務事。

以下轉貼一篇中國時報上的投書:

陳祥明

如果我是被害人家屬,我也無法原諒加害人;但是,我願意為王清峰部長堅持個人信念的勇氣鼓掌。

在一面倒的批判聲中,法務部長請辭獲准,至少可以平息可能的政治風暴。死刑存廢始終是一個爭議不斷的議題,而在今日台灣社會氛圍下,廢除死刑似乎尚無法得到多數共識,其背後隱藏是自古華人社會所謂殺人償命的報復觀。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或許可以明白台灣社會畢竟仍未進步到具備可以理性討論某些特殊議題的成熟度。人民的感知與法律的真正實踐,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落差。如果,憲法真的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而憲法所保障人民的生存權亦包含了 生命 權,那麼,不執行死刑才真正是依法行政啊!只是,被害家屬心中的怨恨,早已凌駕了法律面的思考,加上長期以來法家思想在華人社會的盤根錯節,才使得承襲中華文化的台灣跟大陸一樣,認為一命償一命才是天道有命,報應不爽。

然而,死刑除了可以安慰受害者家屬的傷痛,它更可以替一個不進步的政府找到卸責的缺口。所有的犯罪,不都是來自社會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嗎?優勢者欺凌 弱勢 者,弱勢者被逼迫到社會邊緣,主動或被動地形成反社會性格,進而轉化成犯罪行為;至少有部分原因也正是因為國家與政府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於是,死刑成了分攤政府責任的 工具 之一。

筆者真的期望政府能真正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許,有一天,台灣社會更成熟了,可以理性討論廢除死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