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類型有很多,廟宇最大宗,儒道釋各有其珍貴古蹟,這是老百姓精神的寄託。不過,尋求精神寄託之前,得先把生活打理好,生活不外乎吃的、喝的、穿的、住的等等。
樂風喜歡逛古蹟,但除了馳名全台的古蹟外,有時候會對一些知名度並非那麼高的古蹟特別關注,就像上回在部落格裡邊發表的關渡媽祖石一樣,不過是一顆石頭,但有些學問在裡頭的。所以有時候平凡的事物反而有些趣味。
上圖看起來好像普通的鄉下住宅,大家大概會想是應該是某個有錢的財主之私人住宅,讓我們再走近一點看看。
看出來了嗎,由右到左寫著「淡水街水源地」,「淡水街」不是一條街的名稱,是日據時代的行政區名稱,「街」相當於現在的「鎮」,水源地自然就是取水的地方囉。
這塊碑記載了淡水街水源地的歷史,這建築由日本人建於1899年,因為當時台灣衛生環境不佳,日本爲了改善這種情形,認為應該進行自來水工程,便和英國人巴爾頓合作,由他設計了這座建築物。
這根鐵管是1899年的古物,並沒有解說牌說明用途,真是美中不足,樂風猜想應該是輸水用的鐵管吧。
鐵管很長,鏡頭裝不下,各位看官將就將就唄。
這個古蹟是台灣民生事業邁向現代化的一個見證,在台北縣市類似的古蹟比較有名的還有位於台北公館的「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建立於1908年,現在被劃入「自來水博物館」,由於特殊的風格,意外的也成為拍婚紗和外拍的聖地。
和「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華麗的外表比起來,「淡水街水源地」較不引人注目,但其歷史較為悠久,對淡水一帶的飲水和灌溉功不可沒。
到淡水參觀古蹟的民眾,由於此處不在主要動線上,所以沒有交通工具的話可能不太方便,又因藏身在樹林之中,也沒有指標,要找到恐怕不太容易。
如果時間充裕,體力充沛的話,可以搭捷運從淡水站出站後,步行到學府路,先到鄞山寺逛一逛,該寺也是非常棒的古蹟,有特殊風格,逛完後往淡江大學走,逛逛淡大美麗宮燈步道,然後從淡大機車停車場那邊的側門走出去,通過淡金路那個十字路口後,注意看右邊就可以在一條巷子裡面發現這個古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