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七日聯合報C1版報導「漁人碼頭‧遊客銳減37萬。」、「全縣去年只增五萬人,博物館衰退逾一成,不少景點也退潮,縣府將採聯盟行銷。」
觀光客哪裡去了!
觀光客並不是消失,只是到別的地方去了。根據聯合報的資料,台北縣21個觀光景點,第一名是淡水黃金水岸;第二名是八里左岸;第三名瑞芳金瓜石、九份地區;第四名淡水漁人碼頭。從第三名開始,遊客都是負成長。如果統計遊客增加率的排行榜,前三名是烏來鄉雲仙樂園、新店市碧潭、石碇鄉十分瀑布。負成長排行榜則是滬尾砲台、坪林茶葉博物館、淡水漁人碼頭、八里十三行博物館、黃金博物園區。
你發現了嗎?成長率高的都是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負成長的主要是人文景觀類,而有成長且能排行前兩名者都是兼具有自然與人文風情者。
台灣生活型態改變,民眾休閒的口味也在變,現在只主打自然或人文其中一項已經無法打動觀光客的心,除非你的自然或人文景觀真的獨一無二,或至少也要舉世罕見才行。
前兩名的淡水黃金水岸和八里左岸,剛好位於淡水河兩岸,有許多優勢,淡水河兩岸中西交融的異國風情、特色小吃、紅樹林的自然景觀,現又有腳踏車道的加持,讓民眾在捷運、開車、公車、河運外,多了一種交通工具的新選擇。
負成長的景點,有其劣勢存在,例如滬尾砲台,剛好位於整個淡水古蹟區動線的最尾端,離最近的紅毛城有段距離。砲台本身是軍事建築,與同類型的紅毛城相比,顯然欠缺美感,又沒小吃和紀念品的加持,當然會衰退,不過,和基隆市諸砲台的荒涼相比,已經好很多了,實在不必苛責。
博物館類的景點要成長,也是相當困難,逛博物館像唸書一樣,必須看解說,不想看解說又會看不懂,有些博物館的成立旨在保存某項事物,原本就不是為了觀光,要強求其遊客成長,也是困難。
一個成功的例子
鹿港小鎮,一直都是台灣十分熱門之景點,光一間天后宮,養活了多少小鎮百姓,賣手工藝、賣小吃、賣宗教用品,鹿港人賺了不少,但其成功有多項因素。
首先是宗教的力量,宗教力量之大,可讓人翻山越嶺,不遠千里也要前來,「前」來就等於「錢」來。
再則鹿港有多樣化的風貌,讓各類型的遊客可以得到滿足,喜歡吃東西的,鹿港有許多 食品類 的名產,喜歡手工藝品的,鹿港有薪傳獎水準的各類工藝人才,好古者,鹿港更有量多質精的 古蹟 等著大家來欣賞,喜歡 戲曲藝術 者,鹿港定期有 南管 等具在地特色的藝術表演,為大家增加聽覺上的享受。
想像一下,在一級古蹟龍山寺中,你置身於華麗的八卦藻井下,耳邊傳來悠揚的南管樂聲,聽完之後,到廟外來塊好吃的 牛舌餅 ,多麼悠閒自在阿!
當然,鹿港條件優秀,還得一些傳奇或趣味故事來加持,例如摸乳巷的由來,意樓愛情故事和嘉慶君遊鹿港的傳奇,有以上諸多條件,才能使景點長久經營。
結語
台北縣政府為了觀光客銳減的問題很擔憂,不過,政府的任何作為,樂風認為有項原則,就是要固守自己原本的特色,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鹿港日茂行就是前車之鑑。若因為一時的遊客減少,就把自己的特色給模糊了,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另外,可以學習台北市政府,規定小學生每年必須參觀市內一個景點,政府給予免門票優待,並安排導覽,如此,可提升國民的休閒水平,讓他們逛古蹟不是只為了拜拜或吃小吃,而也能把古蹟當成一件藝術品來欣賞。
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合作,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透過他們的調查資料,找出地方故事為景點作包裝,也可透過文史工作者的幫忙來開發新景點。不過,除了文史工作者之外,若是政府有心跟藝術家合作,得三思而行,目前有些失敗的例子,例如鹿港的「大眼睛」浩劫,乃是一群號稱「藝術家」的人幹的好事,用他們的筆,在鹿港大小街道和牆壁上到處塗鴉,全都畫上眼睛,實乃慘不忍睹,對鹿港的發展毫無幫助,倒是生出不少反感。
最後,改善交通,增加停車位、廁所、提供良好住宿條件等,只要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都是政府可以做的。至於有些不是很好經營的景點,也不必操之過急,順其自然即可,才不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