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的展現─金光布袋戲大展

  • Share this:

今年一月,樂風到京華城旁的台北偶戲館參觀金光布袋戲大展,其實對這間在黃金地段開設的偶戲館一直很好奇,不曉得幕後金主是誰,開設在這種地方,想要賺錢是不可能的事情,光租金我看就入不敷出了。

到了現場後,發現展場其實並不大,從二樓到四樓共三層樓的空間裡,還要扣除辦公室、教室、販賣部,展示空間所剩無幾,不過,展品倒是不少。

當然,這是因為特展,不知道平常的展覽品數量如何,改天應該找個機會再來看看。

閒話休提,先來說說這金光布袋戲到底是什麼吧!和傳統戲偶比較的話,尺寸增大、樣式繁多、形象創作的自由度高,至於劇情則天馬行空,戲臺捨棄的傳統的彩樓,改用布景戲臺,並使用不少刺激的特效,音樂也和以前大不相同。

布袋戲在古冊戲的時代,搬演傳統歷史故事,例如三國演義,封神榜,西遊記等等......劇情首先從劍俠戲時代開始解放。進入金光戲之後,除了幾項身為偶戲不可缺的元素和一人口白的堅持外,其他方面幾乎都解放了,而台灣戲曲工作者的驚人創意也在這個時代展現,並持續到現在。 當天的展覽,照了不少照片,由於照相技術欠佳,所以光線都偏暗,又不想違反禁用閃光燈規定,所以拍的很辛苦,不過,每次展覽總是會有些偷雞的人,使用閃光燈,讓人真的很想罵......

照片很多,無法一一貼上,只選擇了戲偶的部份,與讀者共賞。

有些金光戲偶尺寸很大,無法一手掌握,所以有彎通來協助操作戲偶的左手,另外一隻沒有彎通的右手則作成彎曲狀(偶爾也有左右相反的例子)。

上圖的戲偶─通天小教主,是廖來漢著名的金光戲「五爪金鷹」裡的角色,像不像美國科幻電影裡面的外星人。

「五爪金鷹」裡的海底昇天俠。三個頭的戲偶,不知道是不是從神像來的靈感。

這一尊大家可有印象,像不像阿忠布袋戲裡面的男主角「阿萬」,其實他很久以前就出現在某劇團,名稱也跟現在不太一樣。

這個大家應該也很有印象吧!六合三俠傳裡的角色,郭敏三郎和柲雕我還有印象。這齣戲是民國四十年代首演,照片中的其他角色由左而右分別是牧牛名師太上君、年老歲多長生不死童、文織女。

布袋戲史上最有名的大反派當然也不會在展覽中缺席,那就是擁有絕招「飛瀑怒潮」的萬惡罪魁藏鏡人。 金光布袋戲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就是人偶同演,猶記得以前看黃俊雄布袋戲,裡面總是會有一些怪獸的出現,這時候就要由人套上猩猩裝來扮演怪獸,現在想起來還蠻好笑的。

金光布袋戲不但劇情離奇,特效精彩,戲偶誇張之外,連角色名稱都很酷,有的還長達十幾個字。

看到這裡不知大家可有發現,金光布袋戲大多「專偶專用」,比如史艷文戲偶不能拿來演素還真,傳統布袋戲常為「一偶多用」,只要符合行當都可演,兩者成本高低立判。

展場裡有個巨大的布景戲臺,十分漂亮,現場還有表演可以欣賞,不過其對象主要是針對兒童所設計。

看到這一段表演,心裡不免一陣感嘆,現在的演師水準怎麼會變成這樣。後來有一天電視台發布黃海岱大師過世的消息,記者到處挖布袋戲相關新聞,挖著挖著找到了一家布袋戲主題餐廳,樂風才發現老闆就是當天在偶戲館的表演者,新聞標題中有「布袋戲迷」四字,才讓我放下心中的擔憂。

如果以「布袋戲迷」的標準來看,算是表演的很不錯啦! 不過,買了門票進去,結果偶戲館安排一個布袋戲迷來表演給大家看,這會不會太......

這次的展覽附帶有教育意義,所以也安排了戲偶DIY課程,小孩子都玩的很開心,當天也看到父母細心的為孩子解釋展場的內容,我們的布袋戲有救囉。

販賣部裡有精心開發的各式布袋戲相關商品,大部分是黃俊雄父子的相關產品。

雖然仍有人對布袋戲的金光化嗤之以鼻,認為那根本不能稱之為布袋戲,也不能代表台灣,但樂風認為不妨以開放的心胸來看待,讓這門藝術順其自然的發展,遵循傳統固然重要,但也不能過頭,不然以後恐怕布袋戲將喪失生命力,成為化石。

傳統與現代可並行而不悖的藝術,才能千載不墜,不知諸君看法如何。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