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我跟著一些南管絃友來到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演,絃友們於表演完後翌日另有旅遊行程,但我隔天有事必須先行離開,不能與他們同車,可是只到過宜蘭兩次,人生地不熟的,絃友們也都不是本地人,使得樂風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可以去問問中心的服務人員,不過,還有一點時間,就先逛逛民藝街坊好了。
正當樂風邊逛邊思索著交通問題時,一個熟悉的人影出現在我的眼前。
「ㄟ......你不就是......」
「我是大你一屆的學長,你是王副座吧!」
其實我已經把學妹的名字給忘了,幸好還記得他現正擔任學會副會長一職,故尊稱他為王副座。
「你怎麼會在這兒?」
「哦!正為了交通問題發愁呢。」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我可以幫你解決住宿與交通問題。」
不會吧,老天爺一定是幫忙了,怎麼會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出現這麼關鍵的人物呢。原來,學弟妹們在這裡辦了個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有提供住宿和專車往來羅東火車站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間,又因為研討會有人報名但沒來報到,所以空了一些床位,正好讓給我來住。
「我提供給你『藝師級』的房間,不錯吧!」
不會吧!不但有得住,而且還是「藝師級」的,拿到房間鑰匙後,我忍不住說了實話。
「副座......我知道你不喜歡人家叫你副座,可是,我忘記你叫什麼名字了......」
「什麼!鑰匙還來!」
一陣打鬧之後,我的心情完全放鬆,準備好好的來享受這中心的風光景色囉!
上圖是傳藝中心戲劇館的走廊,一個個拱圈形成了深邃的層次感,由暗到亮。彷彿要把人帶入時光隧道裡。
由於相機性能不佳,未能拍下傳藝中心夜景,不過,平常有早起的習慣,起來欣賞凌晨美景也不賴。早上約五點多,起床拍下宿舍外觀的照片,我是住在二樓。
這裡跟一般飯店不同,沒有飯店的封閉感,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一段走廊,而且是可以看到風景的走廊,也有自己的觀景陽台,真的很享受。
宿舍內部磚造牆面形成古樸之感,陳設並不豪華,但是有種簡單之美,上圖的左邊是間浴室,有趣的是被單與枕頭上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字樣。
有觀景陽台這樣美好的設施,怎麼能錯過呢!清晨的園區天色剛亮,寧靜而涼爽,臨水舞台設計成美麗的曲線,彷彿美妙的樂音正在流瀉著。
宿舍外種植了一些樹木,透過枝葉間的縫隙欣賞園區,別有一番感受。小橋、流水、古宅、晨霧,好似詩畫中的景緻一般。上圖右邊遠處是黃舉人宅,個人認為非常值得一看。
在宿舍裡欣賞完這如詩如畫的風光後,該是動身走入那幅「畫」中的時候了,一路行來,只有我和警衛先生兩人而已,想要體驗這寂靜的感覺,若非住在這裡,是享受不到的,平時,就只能和一大群喧鬧的遊客不斷擦肩而過了。
此時,你會忍不住想要輕聲慢步,因為誰都不忍打破這美好的時刻。
穿過展示館的拱圈走廊後,來到廣孝堂(見上圖),這原本是有八十餘年歷史的鄭氏家廟,後拆遷於此重建。
上圖是民藝街坊,乃是仿照台灣各地老街建成,就是以日據時代「市街改正」政策後台灣老街的模樣為本,將其移植到這裡來,下次來的時候大家可別急著進到店裡去,仔細看看這些建築吧。
上圖是其中一間店面,騎樓挑高到可以看到兩層樓,這種作法我在北、中部老街很少見(有些老街還沒去逛過,也許真的有這種的)。
這間是什麼?我想了一下,才回想起來應該是文昌祠。因為此時尚未施以彩繪,所以和現在大家所見的樣貌大不相同,這可是第一所官建文昌祠喔!最近有到傳藝中心逛過的人,可以比較一下完工前後的差別。
在文昌祠對面有間戲臺,作工精美,匾上書「粉墨乾坤」,欄杆用「美人靠」的樣式來做,聽說有樓梯通往戲臺下的地下室,乃是作為化妝間之用。中間有塊「太師屏」,後方就是後台了。
原本要多拍幾個角度的,結果拍到這裡相機就沒電了,只好作罷,其實這趟意外之旅還有很多值得懷念的地方,例如工藝教室外的水池,那天逛到這裡的時候,天空正好飄下細雨,濛濛雨絲飄散在樹葉間,輕輕的落在清澈的水池上,激起朵朵細小的漣漪,那種感覺真無法言喻,另外還有黃舉人宅、蛇窯等景點,都未能留下影像,真的是很可惜。
清新的早晨,漫步在這古意盎然的地方,園區裡只有寥寥數人,一時間,有種這裡自己就是帝王的錯覺,而整個園區就是御苑,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