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還是繼續我的民俗之旅,不過,今天彰化市各寺廟的人氣明顯少了很多,拍起照片來也方便多了。
首站是關帝廟,據說為官建廟宇,所以呈現著較為樸素的風格,此廟和下一站的威惠廟之廟埕均以石製欄杆圍起,這是在鹿港沒有見過的形式(鹿港有以圍牆圍起者,少見有石欄杆)。
據聞清代設縣處,必須建四廟宇,孔廟、武廟、媽宮與城隍廟,不過官建廟宇的境遇在清亡以後似乎都不是很好,一來香客較少,二來後繼之政府若未管理,常為民所竊佔,則古蹟的前程就堪慮了,彰化市的四官廟目前孔廟情況良好、媽宮幽暗、城隍廟重建後已失古風,而關帝廟看來頗有古風,但不知可維持幾年,上圖這些木製品皆龜裂,恐數年後有危機出現。
當然我喜歡這種古樸的感覺,但是這樣的建築通常二三十年就必須整修一次,否則古蹟就完蛋了,希望政府擬定整修計畫,而在整修時能盡量維持原色,才不會看起來突兀。
正殿關聖帝君像,手持奏板,雄壯威武。民間對關聖帝君十分尊崇,三教均有封號,甚至有一派指出原玉皇大帝已經退位,瑤池金母召集五教聖人開會,推舉關聖帝君為現任玉皇大帝,中國神明有此地位實在罕見。
虎邊有一玻璃櫃,內中神明將民間信仰由上到下的行政神全集合在一起,就差玉皇大帝和境主公而已(天庭行政體系為玉皇大帝--各級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灶神),軟身的天下都城隍神像看來頗有架勢。
後殿有文昌帝君神像,不少國中生模樣的人來拜拜,希望考出光明前程來,旁邊兩童子為天聾與地啞,據說因為怕洩露考試機密,所以派聾啞童子隨侍以策安全,另外,關聖帝君也被列為五文昌之一,想必此廟在考季到來時將會香火興旺。
後殿龍邊另有五路財神,這可是廣大人民的願望,希望五路財源滾滾來。
接著來到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威惠廟,這間廟與關帝廟一樣古意盎然,卻更形冷清,不過,建築有些可觀之處,例如龍虎堵(見下圖,請與上圖相互參照)不在三川殿廊下,而另立於外側八字牆上,封簷板(上圖)轉了兩次九十度角。
三川殿脊飾亦頗值一觀。
廟中古物頗多,斑剝的龍柱,為單龍無透雕樣式,接近鹿港龍山寺後殿之感覺,後殿乾隆年間的「海東慈雲」匾,已有兩百餘年歷史,門神已經破損,部分圖樣不可辨識。此廟十年前整修過一次,看來還需再次修復。
威惠廟之右側另有慶豐宮,主神為媽祖,在廟中發現了火神塑像,為三眼造型;虎爺為睡姿,甚是可愛,遂拍下留念。
告別這兩間廟後,到三級古蹟定光佛廟一觀,台灣目前僅有兩間定光佛廟,彰化、淡水各一間,彰化市定光佛廟歷史最久,淡水則保存狀況最佳,各有千秋。
定光佛廟的規模原本沒有這麼小,日據時期都市計劃遭到拆除,現在只剩下正殿,外地來的要是沒注意很容易錯過這間包覆在民宅中的廟宇。廟裡古物非常多,但是最吸引我的是上圖。
門神到底只是裝飾或者也該視為廟中神尊之一,看過上圖之後已經有了答案。
佛廟對面人行道上有詭異的塑像,本以為是蚱蜢,後來才知是蛇......旁邊街道裡有間「十分秋悟多元化戲偶專賣店」,好像很有趣,可惜沒開,不曉得是公休還是倒店,改天再來一探。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無底廟」,「無底」疑似「敷底」的音轉,此廟另有一稱「鎮南宮」。
原廟的對面新建了豪華的太歲廳,這似乎是許多廟宇最近的現象,畢竟這是個生財方式,是民間信仰需求下所衍生的產物。太歲廳前有十二生肖石盤,據說摸一摸可帶來好運,上圖中是廟的正殿,共有三樓,上圖右則是廟裡所辦的鑽轎腳和走智慧橋的活動,走完後敲一下貼有符令的大鑼,和昨日彰山宮鑽轎腳的作法又不太一樣。
上圖左的大榕樹是榕樹公,榕樹公廟(小)中另有福德正神一尊,榕樹公廟的虎邊(智慧橋旁)則是無底廟的五營。
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斗姥元君則為其總領,有左輔洞明星君和右弼隱光神君為其挾祀,都生得三頭六臂的模樣,左輔洞明星君另名「咬牙」,右弼隱光神軍另名「切齒」,不知其由來為何。
六十位太歲星君的姓名似乎不太固定,有不同的版本,其姓名與形象、由來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今天又完成了充實的民俗之旅,明天再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