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化劑風波時,報導食品界優等生義美,因為斥資 6000 萬成立實驗室,而免於這個風波。
很明顯的,義美再發國難財
因為,假如我是義美負責人,我不會說這樣的話。
因為實驗室成立很容易,養一間實驗室才是可怕的消費。人事的費用、耗材的費用等等 ….. 這些才是可怕的開銷,一個月幾百萬就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可見義美也只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
塑化劑很多家檢驗都過了,其實小弟偷偷將杏海產品拿去化驗,依然含有塑化劑。
這是題外話。
可怕的是藥品也發現含有不應該有的東西,而中箭落馬的正好是國內外第一名的藥廠,GSK與永信。
這下子不得了了,只好比照SARS時期辦理,下達封口令,否則那些健保既得利益者這下子就慘了。
回顧一下為何會有如此,以及一些問題點。
1. 食品廠商有打廣告,廣告費自然是羊毛出再羊身上。產品有要有價格優勢,於是如何節省成本就成了必要性話題,您確定吃的東西健康嗎?
2. 藥廠本身,自從實施健保以來,一直再賠錢。以一個保險也來說,是不可能的事,保險都是精打細算,只賺不賠。既然賠錢了,只好挖東牆補西牆拿藥廠開刀,制定藥價,藥價差就是所謂的利潤。這下子藥廠的利潤一下子掉了一大半,只好先由人事著手,將化驗、檢驗、開發部門的人員能砍則砍。反正這是關起門來的問題,沒有媒體會去注意。再來也是節省產品的成本,造成現在台灣有些小藥廠做出來的藥品不輸給大藥廠。政府宣稱這是落實BE的結果,可是真的事這樣嗎?小藥廠沒有大藥廠的包袱與開發部門的研究支出,照著做法做就行了。這樣又影響到大藥廠的訂單,惡性循環下來,吃虧的永遠是納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