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智慧真言

  • Share this:

增智慧真言

吳興金蓋山入閔苕 氏注釋

按此真言,或謂傳自少陽帝君;有謂傳許旌陽;而解解子筆錄科,謂傳自玉清神母,鬥中孝梯梯王授于韓昌黎,南宋白瓊琯先生得之於玄蓋洞天,久為筆錄家枕中秘。餘閱《大藏輯要》,又為太慧尊者傳于世,似由西域來者。其說不一。輕雲子謂傳自東華以授正陽帝君,正陽帝君歷傳呂純陽、劉海蟾、張紫陽三祖師,張即親授海瓊白祖,以授鶴林彭,而後此真言盛傳于世,奉筆錄科者,不可少此雲。

怛,你也;怛,你也;怛,你也。他,唵,閉祖,閉祖。

怛,此○也,道心,天心、佛心是也。你也者,此也。出諸○者,故曰你也。三言之者,申明此理,猶言這也是你,那也是你之意。他者何?此○是也,此指月指日之義,取以印證文,故曰他。所以證即是上○也此是也。唵,嘆美詞。閉,擯除一切雜念妄想之義。有如門之閉而不開,不令心神外放之義。祖,祖竅,生我之地,玄牝之門,究竟之鄉,涅槃之境是也。重言之,以起下文之義。

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 裡馱,你,○此也。

此承上言一經閉祖而閉祖之。則有缽 缽 缽 如,一種圓陀陀、光爍爍次第放出,無有端倪,可測可尋可破,一性理呈焉者。所謂倪也是也。汝試從此中測度之,所謂 裡馱是也。聖師恐人迷認是外至之物,又或迷認是天心、道心、佛心、古來之聖人心,而有速其本來面,乃有騎牛覓牛之誤,故即棒喝曰你,言所示所聞所見即你也。本來具足,不假修證,人人具有,個個圓成,不自外至,與古聖仙佛同具者。你也之義,此初破參時,所得之功夫景象。下文乃從此一悟後,更進一層焉。

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 裡馱,你,⊕此也。

此承上點破進一層玄理,其效驗有缽 缽 缽 如,而悉無端倪可導可破者,疊現一前焉。聖師恐後學住于初破妙境,乃復令其從此中入而測度之,究參之,故又曰 裡馱也。聖師見其既已深而測度之,恐其別有趣合,或為理障所誤,乃復奉喝曰你。猶言不別理,還是你更進一層之本來面目也。此景破參後又是一種景象,蓋已造妙有發現之境界焉。如第 層破參時,但見清空一 ,周流景象,乃入虛無初地,未可謂之妙無。此更進後,萬有洞開,生生化化,目不暇接,揮之不得去,留之不得存,不惟城郭山川,士女如雲,而所見悉皆黃金為瓦,白玉為階,五色寶石而嚴飾之,珍禽異草,在在咸陳;性海仁山,澄峙無際。而其中有不可言之見見聞聞,有如三山四海,佛國羅剎,上聖高真,凡夫俗子,人非人等,無不洞悉洞聞。此之謂妙有。從而更進之,則又大異焉,下文所現者是也。

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缽 ,缽 ,缽 ,倪也。 裡馱,你,⊕此也。

此承上更進後,又有缽 缽 缽 然,一種玄妙莫測景象出呈焉。揣之不得測,嚙之不得破,無可贊斥於其間,所謂倪然似也。聖師又令其重行深入而究竟之,則疑竇又開矣。蓋已證入妙無真境矣,較之初破參際,似是而實大異焉。聖師慮有住此離彼,住彼離此,頓生岐念,便入旁門,故又唱曰你。功夫至此,一經點破,則又有萬路齊開之勝境現焉,較之昔現妙有,又大異矣。故下文又有開示焉。

惹 ,惹 ,彌馱, 裡馱,你,⊕此也。

此承上喝破之後,萬路齊開,而似未可概聽之現有已也。聖師慮其疑為幻化,而不知究研,則有神散萬有而不一貫焉。故訓曰:汝所放現者,是慧光之所燭照也,何不即爾所放之慧燭種種,從而周度之。是即古雲,且向萬殊色相現成看義也。下句乃有毫末個中沙世界,無從尋處見天真,蓋即物物一太極義。故又令曰 裡馱,已更喝曰你,即六經四書皆吾心註解義,故又唱曰你。是將證圓通明境界也,故下文更有示焉。

地裡,地裡,沒地 裡馱,沒發 裡馱,你○此也。

此承上彌馱 裡馱後更向極廣厚地,深入根參而窮究之。蓋欲令無無余義究參也,刀若答曰似無餘地得有深入待參者,故曰地裡地裡,沒地 裡馱。此是學者自問之詞也,蓋已證入圓通圓明境界也。聖師知之,故即接其吻曰:沒地 裡馱。即是你將證圓覺圓寂妙境也。故即喝曰你。學者承此一喝後,則有放下又放下,一種圓寂境界全現也,故下文所示如此。

娑 ,○此也。

娑者,一切之謂。 者,復也,與上 裡馱 字義異。上 字,作腹字義解。此 字,作更字解,猶言天賦悉復之謂,蓋指圓寂也。性惟圓寂,乃是真本來之全體也。此句乃聖師之指點詞也,言此汝本來面目咸復之驗也。

娑 ,○此也。

此句是學者自問之詞,言此圓寂之境,是本來之真面目,我當謹識義。

娑 ,賀。

此兩句,聖師深許之,蓋有為之摩頂授記義在焉。賀,音貨,慶詞也,或作至速之義解亦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