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鎮下廍里開墾歷史

  • Share this:

上圖為 下廍信仰中心建安宮 照片

下廍位於牛埔溪下游,所以下廍早期原名為「下河庄」,明永曆 20 年即康熙五年(公元 1666 年),浙江人氏李明烈和族人至下河,擇有地理氣勢之大松仔腳 ( 今姓李仔街至建安宮一帶 ) 開墾。下廍地理位置就在大鵬灣與東港溪之間水道叉流之處,水源豐沛,舟楫往來便利,極適合農墾,於清朝每時期皆有入墾紀錄,當時蘇姓、劉姓、蔡姓、陳姓、徐姓、林姓、曾姓祖先及其姓氏百姓相繼來此開墾,於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墾戶已高達兩百七十餘戶,後因屢遭洪害,農作不易,居民多有他遷者,村勢一度為之衰落。後來因水患減少,復耕漸甦,於昭和十二年(公元1937年)創設農事實行組合,對於農業技術指導、農業經濟改善頗有成效,因而農業又復振興,人口亦隨增加。二次大戰期間,下廍因位於日本南進軍事基地東港水上機場旁邊,日軍基地的戰備物品及維修工廠都疏散到里內較隱蔽或空曠的地方,而慘遭盟軍轟炸,一百餘戶家屋瞬間化為廢墟。光復後,迅速重建,很快恢復聚落原貌,實有賴里民之慘澹經營,重啟山林之堅忍毅力,發憤圖強的信念。

下廍里舊名為 硤糖廍、下河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