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文嬋/專訪
金煌芒果之父黃金煌說,他爭的不只是品種權認證或專利證書,是希望以自身經驗,喚起社會重視農民研發成果,讓更多人願意投入研發行列,使台灣農業得以永續發展。
黃金煌出身農家,家裡靠三公頃樹薯園生活。民國四十七年他當兵退伍,傳承家中務農工作,面臨農民搶種削價競爭,適逢鳳山園藝試驗所推廣引進國外芒果,評估經濟價值高,毅然改種芒果。
黃金煌說,他在台南當兵期間,經常前往營區旁台南區農改場,觀看研究人員對植物、花菜類雜交試驗,學會品種雜交要領,成為日後研發改良品種基礎,在決定投入研發改良芒果新品種時,選定懷特、凱特、海頓三種芒果雜交試驗。
他 將品種花朵兩兩綁在一起授粉,卻因每個品種基因變數多,試驗育成果實不盡相同,透過不斷觀察、試吃,從氣味、品質、抗病、生長等逐一篩選,終於在民國五十 五年,以懷特與凱特芒果研發改良育成「金煌芒果」,融合懷特芒果無纖維、香甜、肉嫩特質,凱特芒果香味、肉黃、抵抗力高特性。
歷經十二年觀察期,確認金煌芒果品種穩定性才正式推出上市。由於金煌芒果果樹為無性繁殖特性,農民只要嫁接一般土芒果即可輕易繁衍生長。
黃金煌說,當年研發改良育成金煌芒果,爭取認證多年卻四處碰壁,他不希望有農民步上他的後塵,因此汲汲奔走也不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