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亮吟 醫師
高中時期的我本來是打算讀甲組的(理工科系)。那時候,金庸的書在台灣解禁,報紙開始連載金庸的武俠小說,我也為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所吸引。還記得是「倚天屠龍記」吧?!沒錯,就是「蝶谷醫仙」胡青牛使我對中醫心生嚮往,改選丙組,以中醫系為我報考大學的第一志願。
「蝶谷醫仙」胡青牛為《倚天屠龍記》裏的神醫,身為明教中人,有個「見死不救」的外號。只要明教中人患病,他盡心竭力醫治,分文不收;教外之人求他,便是黃金萬兩堆在面前,他也不屑一顧。常遇春中了「截心掌」的傷,帶著身中「玄冥神掌」寒毒的張無忌,前往蝴蝶谷求醫。
常遇春攜著張無忌的手,走進茅屋,只見廳側站著一個神清骨秀的中年人,正在瞧著一名僮兒煽火煮藥,滿廳都是藥草之氣。
這位醫仙的診斷工夫如何呢?
他伸手在常遇春腕脈上一搭,解開他胸口衣服瞧了瞧,說道:「你是中了番僧的『截心掌』,本來算不了什麼,只是你中掌後使力太多,寒毒攻心,治起來多花些功夫。」
中醫有四診:望、聞、問、切。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胡青牛只用望診和切診就把常遇春受的傷和前因後果診斷出來,不愧為神醫。張無忌的「玄冥神掌」寒毒,胡青牛從未遇過,要如何施治呢?
可是要將他體內散入五臟六腑的陰毒驅出,當真是談何容易。胡青牛直思索了兩個多時辰,取出十二片細小銅片,運內力在張無忌丹田下「中極穴」、頸下「天突穴」、肩頭「肩井穴」等十二處穴道上插下。那「中極穴」是足三陰、任脈之會,「天突穴」是陰維、任脈之會,「肩井穴」是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這十二條銅片一插下,他身上十二經常脈和奇經八脈便即隔斷。人身心、肺、脾、肝、腎是謂五臟,再加心包,此六者屬陰﹔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是謂六腑,六者屬陽。五臟六腑加心包,是為十二經常脈。任、督、衝、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這八脈不屬正經陰陽,無表裏配合,別道奇行,是為奇經八脈。
這裡提到了中醫的經絡學說。古代醫家觀察到刺激體表某些部位可治療某些內臟疾病,刺激的感覺會循著一定的路徑放散,因而體會到人體有複雜的連絡通路,氣血運行其中,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氣血循行路線依序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接手太陰肺經週而復始。奇經八脈為督、任、沖(衝)、帶、陰蹺(蹻)、陽蹺(蹻)、陰維、陽維,縱橫交錯於十二經脈之間,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並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文中提到「中極」、「天突」、「肩井」等穴部位與類別絲毫無誤,可見金庸先生博覽群書、有憑有據。
張無忌身上常脈和奇經隔絕之後,五臟六腑中所中的陰毒相互不能為用。胡青牛然後以陳艾灸他肩頭「雲門」、「中府」兩穴,再灸他自手臂至大拇指的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大淵、魚際、少商各穴﹔這十一處穴道,屬於「手太陰肺經」,可稍減他深藏肺中的陰毒。這一次以熱攻寒,張無忌所受的苦楚,比之陰毒發作時又是另一番滋味。灸完手太陰肺經後,再灸足陽明胃經、手厥陰心包經……胡青牛下手時毫不理會張無忌是否疼痛,用陳艾將他燒灸得處處焦黑。
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熱熨,使熱力透過肌膚,通過經絡的作用,溫通氣血,達到治病的目的。艾葉有通經活絡、袪除陰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將其曬乾、搗碎、過篩多次,製成細軟的艾絨,以陳久耐燃者為好,故稱陳艾。取適量艾絨捏成錐形,稱為艾柱。艾柱灸法分間接灸法和直接灸法。例如生薑一片用針穿刺數孔,置於穴位上,薑上放置艾柱,點火施灸,病人感覺灼熱不可忍受時,可將薑片提起,稍後放下再灸,稱為隔薑灸,掌握適當不會引起燙傷。直接灸則直接將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灸到皮膚發紅暈,古代甚至要求灸到燙傷、無菌性化膿(稱為灸瘡)、局部留有疤痕。胡青牛為張無忌施灸,自然是直接灸法了,難怪灸得張無忌處處焦黑。現代針灸門診多採用艾條灸,將艾絨用綿皮紙捲成條狀,距離皮膚一定的高度施灸,以有熱感、不燙傷為原則。
手太陰肺經的穴位為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文中「大淵」當為「太淵」之筆誤。
其時他正在針刺張無忌腰腿之間的「五樞穴」,這一穴乃足少陽和帶脈之會,在同水道旁一寸五分。張無忌道﹕「人身上這個帶脈,可算得最為古怪了。 胡 先生,你知不知道,有些人是沒有帶脈的?」胡青牛一怔,道﹕「瞎說!怎能沒有帶脈?」張無忌原是信口胡吹,說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何況這帶脈我看也沒多大用處。」胡青牛道﹕「帶脈比較奇妙,那是不錯的,但豈可說它無用?世上庸醫不明其中精奧,針藥往往誤用。我著有一本『帶脈論』,你拿去一觀便知。」說著走入內室,取了一本薄薄的黃紙手抄本出來,交給了他。張無忌翻開第一頁來,只見上面寫著﹕「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皆上下周流。惟帶脈起小腹之間,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之狀。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跟著評述古來醫書中的錯誤之處,「十四經發揮」一書中說帶脈只四穴,「針灸大成」一書說帶脈凡六穴,其實共有十穴,其中兩穴忽隱忽現,若有若無,最為難辨。
「十四經發揮」為元代滑壽撰寫的醫書,刊於 1341 年。「針灸大成」為明代楊繼洲編撰,刊於 1601 年。胡青牛為元末人,看到「十四經發揮」沒問題,但不可能看到明代的「針灸大成」,抑或另有同名書,只有 金庸 先生知道。
張無忌翻閱胡青牛所著的《子午針灸經》,於「掌傷治法」篇中找到了「截心掌」。
張無忌大喜,當下細細讀了一遍,文中對「截心掌」的掌力論述甚詳,但治法卻說得極為簡略,只說「當從『紫宮』、『中庭』、『關元』、『天池』四穴著手,御陰陽五行之變,視寒、暑、燥、濕、風五候,應傷者喜、怒、憂、思、恐五情下藥。」須知中國醫道,變化多端,並無定規,同一病症,醫者常視寒暑、畫夜、剝復、盈虛、終始、動靜、男女、大小、內外、……諸般牽連而定醫療之法,變化往往存乎一心,少有定規,因之良醫與庸醫判若雲泥。
「紫宮」、「中庭」屬任脈,位於胸骨處;「關元」屬任脈,位於下腹;「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經,位於胸部乳頭外側。
陰陽五行為中醫基本理論。任何事物都可分為陰陽兩種屬性:興奮的、熱的、動的屬陽;抑制的、寒的、靜的屬陰。五行為木、火、土、金、水,所有事物依其特性歸屬於五行。例如季節依春、夏、長夏(陰曆六月)、秋、冬,氣候依風、暑、濕、燥、寒,情志依怒、喜、憂思、悲、恐等對應木、火、土、金、水。
中醫認為引起疾病的病因有外因、內因、不內外因。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為風、寒、暑、濕、燥、火,一般稱為“六氣”,一旦引起疾病稱作“外感六淫”,屬於外因。人的精神情志有怒、喜、憂、思、悲、恐、驚七類,稱為“七情”,如果精神刺激超出調節範圍導致生理疾病,稱作“內傷七情”,屬於內因。不內外因則指飲食失調、勞倦、房室不節、外傷、寄生蟲等。
西醫“辨病施治”,中醫則是“辨證論治”。同樣的病名在不同人身上,因體質、抵抗力等不同,表現的證型不同,治療的方法用藥也不同,甚至於同一個人在急性期或緩解期的治法也不一樣。中醫是種以“人”為中心的醫學,而非以“病”為中心。當我從事西醫內科時,我覺得難的是診斷,病史加上理學檢查、抽好幾管血、照一堆片子,只要診斷出來了,去翻教科書就知道該如何治療,十個西醫用藥都差不多。中醫則不同,你必須就望、聞、問、切四診所得資料,從病理生理學推斷出證型,再思考如何用藥,同一個病人十個中醫看有十張不同藥方,可能都有效,因為各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治療。
張無忌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鑽研,不但將胡青牛的十餘種著作都翻閱一過,其餘「黃帝內經」、「華陀內昭圖」、「王叔和脈經」、「孫思邈千金方」、「千金翼」、「王燾外台秘要」等等醫學經典,都一頁頁的翻閱,只要與醫治截心掌之傷法中所提到語句有關的,便細讀沉思。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成書約在戰國時期。該書以黃帝和歧伯的問答形式寫成,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及疾病預防等,奠定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華陀」為東漢傑出的醫家,生於公元二世紀初葉,死於公元 208 年。目前所知,華陀的著作並未流傳下來,《華陀內昭圖》大概是 金庸 先生假託其名之作吧!「王叔和」為西晉著名的醫家,約生活在公元三世紀。他集前代有關論脈文獻,結合自己的臨證體會,編成《脈經》,總結為二十四種脈象,使古代脈學系統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孫思邈」為唐代著名醫家,生於公元 581 年,卒於公元 682 年。「孫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指的應為其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王燾」為唐代醫家,生於公元 670 年,卒於公元 755 年。他採集諸家醫方,分門別類,編成《外台秘要》。該書內容豐富,幾乎包括醫學各科,可稱是集唐代以前方書大成之作。
胡青牛對常遇春見死不救,張無忌只好硬著頭皮要施治了。
常遇春哈哈大笑,說道﹕「小兄弟說那裏話來?你快快給我下針施治。若是天幸得救,正好羞我胡師伯一羞。倘若兩三針將我扎死了,也好過在這污泥坑中活受罪。」張無忌雙手顫抖,細細摸準常遇春的穴道,戰戰兢兢的將一枚金針從他「關元穴」中刺了下去。他未練過針灸之術,施針的手段自是極為拙劣,只不過照著胡青牛每日給他施針之法,依樣葫蘆而已。胡青牛的金針乃軟金所製,非有深湛的內力,不能使用。張無忌用力稍大,那針登時彎了,再也刺不進去。只得拔將出來又刺。自來針刺穴道,決無出血之理,但他這麼毛手毛腳的一番亂攪,常遇春「關元穴」上登時鮮血湧出。「關元穴」位處小腹,及人身要害,這一出血不止,張無忌心下大急,更是手足無措起來。
現代針灸門診多採用不銹鋼製的「毫針」,具有相當的硬度、彈性、韌性,可防銹、耐熱,用過即丟,避免感染。金針、銀針雖然不易生銹,但是價格昂貴而且質軟,所以較少採用。我們學生時代上針灸課時,首先要做一個棉球約棒球大,外用毛線纏繞。平日用毫針扎棉球練指力,操作熟練後再針自己的穴道,然後同學互針。針刺有提插、扭轉等手法,進針的角度、方向、深度、力道和出針的速度都需要考量,避免引起疼痛和出血。穴道大多位於血管神經叢處,進針時要避開血管,出針時少許出血是常有的,棉球壓迫即可止血。張無忌沒練過針刺手法,進針用力太猛,導致「彎針」;常遇春身體強壯、肌肉結實,本就不好進針,他雖然哈哈大笑說了一番話,想必心中也緊張萬分,肌肉更加緊繃痙攣,以致於「滯針」,針的進退發生困難。此時應緩解緊張狀態,順著彎曲方向慢慢退出。張無忌毫無經驗硬拔,難免扯傷組織血管引起出血。
其實他下的藥量豈止「稍重」,直是重了好幾倍,又無別般中和調理之藥為佐,一味的急衝猛攻。他雖從胡青牛的醫書中找到了對症的藥物,但用藥的「君臣佐使」之道,卻是全不通曉,若非常遇春體質強壯,雄健過人,早已抵受不住而一命嗚呼了。
「君臣佐使」是中醫方劑的組成原則。君藥:又稱主藥,為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起主導作用,解決主要症狀。臣藥:又稱輔藥,加強主藥功效或解決次要症狀。佐藥:協助治療次要症狀或減少主藥的副作用。使藥:調和諸藥;或作為引經藥,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胡青牛見他悟性奇高,對「黃帝蝦蟆經」、「西方子明堂灸經」、「太平聖惠方」、「鍼灸甲乙經」、孫思邈「千金方」等醫學尤有心得,不禁嘆道﹕「以你的聰明才智,又得遇我這個百世難逢的明師,不到二十歲,該當便能和華陀、扁鵲比肩,只是 ...... 唉,可惜,可惜。」
《太平聖惠方》為北宋翰林醫官院收集宋以前方書及當時民間驗方編寫而成,刊於公元 992 年。《鍼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為後漢皇甫謐所著,成書約於公元 256~282 年,是現存最早的系統性針灸學專著。《黃帝蝦蟆經》和《西方子明堂灸經》遍查不到相關資料,不知是否只存在武俠小說中?「扁鵲」為戰國時傑出的醫學家,約生活於公元前 5~4 世紀,長於望診和脈診,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能隨各地需要而行醫。
金花婆婆要來尋仇,打傷各門派十五人,讓他們到蝴蝶谷求醫,胡青牛照樣見死不救。其中有個崆峒派簡捷給人塗了烈性毒藥,頭髮齊根爛掉,頭皮奇癢難當。
張無忌沉吟半晌,到儲藥室中揀了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花蕊石等十餘味藥物,命僮兒在藥臼中搗爛,和以熱酒,調成藥膏,拿出去敷在簡捷的光頭之上。藥膏著頭,簡捷痛得慘叫一聲,跳了起來,他不住口的大叫﹕「好痛,痛得命也沒了。嘿,還是痛的好,比那麻癢可舒服多了。」
「南星」為天南星之別名,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東北天南星、異葉天南星等的塊莖,生品有毒,皮膚接觸可致搔癢。外用散結消腫,治癰疽、痰核、跌打損傷、關節疼痛等。「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有袪風止癢的功效。「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的根,能袪風解表、散濕止痛、消腫排膿。內服治頭痛,外用治癰疽瘡瘍、皮膚搔癢、毒蛇咬傷。「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功效袪風、鎮痙、止痛,用治眩暈、頭痛。「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的根莖或根,解表散寒、袪風勝濕止痛,治頭痛、上半身痛。「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生品有毒,有解毒散結、燥濕止痛、止癢的功效,外用治痰核、毒蛇咬傷、濕疹搔癢。「花蕊石」為礦石類含蛇紋石大理岩的石塊,功效化瘀止血,外用治創傷出血、瘀滯疼痛。「酒」可散寒、溫經、活血、推行藥勢。本方不違背醫理,十分可行。
張無忌施治後,有幾人略見痊可,大部分反見惡化,他束手無策,只有去請教胡青牛。
張無忌靈機一動,說道﹕「假如有一位明教弟子,體外無傷,但腹內瘀血脹壅,臉色紅腫,昏悶欲死,先生便如何治法?」胡青牛道﹕「倘若是明教弟子,我便用山甲、歸尾、紅花、生地、靈仙、血竭、桃仙、大黃、乳香、沒藥,以水酒煎好,再加童便,服後便瀉出瘀血。」
「山甲」即穿山甲,為鯪鯉科動物鯪鯉的鱗甲,功效活血通經、消腫排膿。「歸尾」即當歸尾,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取其叉枝及細根叫當歸尾,功效活血袪瘀。「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筒狀花,能活血化瘀通經。「生地」即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功效清熱涼血。「靈仙」即威靈仙,為毛茛科灌木威靈仙的根,能袪風濕、通經絡、止痹痛。「血竭」為棕櫚科常綠藤本植物麒麟竭的樹脂,內服活血化瘀止痛。「桃仙」當為「桃仁」之筆誤,為薔薇科植物桃的種仁,能活血袪瘀、潤腸通便。「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功效瀉熱通便、活血袪瘀。「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樹幹皮部採得的膠樹脂,能活血止痛。「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的膠樹脂,能活血袪瘀、消腫止痛。尿療法古時候早就有了!「童便」乃取十一二歲無病孩童的中段尿,有降火滋陰、潤肺散瘀的功效。縱觀整個處方以活血化瘀、瀉熱通便、止痛為主。
紀曉芙所受的內傷原來乃是中毒。張無忌診斷明白後,以生龍骨、蘇木、土狗、五靈脂、千金子、蛤粉等藥給她服下,解毒化瘀,再搭她脈搏,便覺脈細而緩,傷勢漸輕。
「生龍骨」為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骨骼的化石,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的作用。「蘇木」為豆科植物蘇木的心材,能活血通經、袪瘀止痛。「土狗」為螻蛄的別名,是螻蛄科昆蟲螻蛄或大螻蛄的乾燥全體,功效利水消腫。「五靈脂」為鼯鼠科動物複齒鼯鼠的乾燥糞便,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毒。「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的成熟種子,能瀉下逐水、破血消癥、殺蟲攻毒。「蛤粉」為海產簾蛤科動物文蛤或青蛤的貝殼,能清肺化痰、軟堅散結。紀曉芙左肩和左臂受了刀劍之傷,和金花婆婆對掌傷了太陰肺脈,又被迫喝了毒藥,因此整個處方除了解毒外,還活血化瘀治其傷、清肺化痰治其肺。
胡青牛夫婦中毒蒙張無忌所救,打算離開蝴蝶谷遠避金花婆婆。
張無忌直送到蝴蝶谷口,一老一少兩年多來日日相見,一旦分手,都感依依不捨。胡青牛取出一部手寫醫書,說道﹕「無忌,我畢生所學,都寫在這部醫書之中,以往我一直自秘,沒給你看,現下送了給你。你身中玄冥神掌,陰毒難除,我極是過意不去,只盼你參研我這部醫書,能想出驅毒的法子。那麼咱們日後尚有相見之時。」
古人常有自秘、敝帚自珍的心理,怕自己的「撇步」被人學了去,這也是中醫進步緩慢的原因。中醫雖然有其神奇之處,但是並不神秘,它是系統化、以人為本、崇尚自然的醫學,尚待我們後人將之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