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耕齋古琴演奏集(第二集)----烏夜啼

  • Share this:

一、 流水

ISRC : TW-P 01-10-024 -01

〈流水〉出自《呂氏春秋》中俞伯牙與鍾子期知音雅遇的故事,但它在曲情與技術方面的完全成熟則有待於清代川派琴家張孔山的加工。張氏加入了許多「滾」、「拂」、「綽」、「注」等手法,將原本是寫意的、恬淡的〈流水〉改頭換面為寫實的、澎湃的〈流水〉,後人遂稱之為「七十二滾拂流水」。

張孔山的弟子歐陽書唐曾描寫此曲:「起手二、三段疊彈,儼然潺湲滴瀝,響徹空山;四、 五兩 段,幽泉出山,風發水湧,時聞波濤,已有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七、八、九段,輕舟己過,勢就淌漾,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對曲勢有精確而又細膩的分析。近代琴 家管平湖 先生以擅彈該曲稱名,多有錄音版本流傳於世,今擇其晚年定本按彈錄音。

二、 佩蘭

ISRC : TW-P 01-10-024 -02

歷來琴譜的題解,多從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的文意來闡釋曲情,藉由佩戴蘭草以提醒人們修德修身的重要性。如《太音補遺》:「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室遠而身邇,入漸而佩,不違也。佩蘭,取其切於身,匪惟入其室而已也。」

不過,此曲旋律流暢動聽,常令人感到清新活潑的生命力,頗有山歌的味道,或許是古人擷取民間音樂而改編成古琴曲,亦不可知。今以《古琴演奏法》收錄的已故川派琴家 喻紹澤 先生演奏譜為主,再參考《春草堂琴譜》中若干指法彈奏錄音。

三、 醉漁唱晚

ISRC : TW-P 01-10-024 -03

此曲是川派的重要曲目之一,內容描寫漁人於黃昏捕魚歸來之後,飲酒唱和的瀟灑落拓。以琴摹寫醉態歌聲,如見其人,曲風跌宕自由,奇音妙趣不絕於耳。據 顧梅羮 先生的敘述,咸豐年間四川道士張孔山曾授與其先祖百瓶老人一譜本,與《天聞閣》、「浙本」皆不相同, 查阜西 先生也說該譜「六度歌聲,簡繁相錯,視《天聞閣》本,更奇而發」。今即依顧譜為底本,參照查氏錄音按彈而成。

四、 漁樵問答

ISRC : TW-P 01-10-024 -04

《杏莊太音續譜》:「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一話而已。」這裡所謂的「漁」、「樵」,與其說是一般的漁夫與樵夫,還不如說是知識分子的理想投射;否則,如何真能討論古今興廢、千載得失?他們本欲實現抱負,卻又不願與世同流,既在漁樵的相互酬唱中,對現實的政治環境發出無言的抗議;又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成就那寵辱不驚、樂山樂水的純潔心境。民初吳 景略 先生曾據《琴學入門》打譜演奏此曲而頗負盛名,今參考吳譜按彈錄音。

五、 滄海龍吟

ISRC : TW-P 01-10-024 -05

亦名〈滄江夜雨〉。《伯牙心法》:「音有似於龍吟也。飛潛叵測,孰測其吟?毋亦別鶴孤鸞之意歟?今考其音,每以清冷和緩之調,寫飄忽動蕩之勢,有若龍之昂霄而聳壑者然。古云:『琴動滄龍吟』,其斯曲之昉矣。」此曲曲勢靈動神妙,或潛於幽,或躍於淵,低咽抗吭之吟嘯,盡發於琴音抑揚當中。本次錄音以 樂瑛 先生的錄音資料與演奏譜為主,並參考《春草堂琴譜》按彈而成。

六、 歸去來辭

ISRC : TW-P 01-10-024 -06

東晉高士陶淵明在生活困窘的壓力下,不得已出仕彭澤令,卻不願向他看不起的上級長官折腰,遂辭官歸里,安於田園躬耕的貧苦生活,並寫下千古不朽的佳作〈歸去來辭〉,表達他不慕榮利、樂夫天命的心境。後來的琴人將這篇文章譜成了琴歌,在琴界中傳唱開來。此曲的高明之處在於曲情能密切結合文意,時而俯首沉吟,時而高昂爽朗,透過琴聲,仍能感受到陶淵明委懷琴書的高潔志向。

七、 烏夜啼

ISRC : TW-P 01-10-024 -07

從朱權《神奇秘譜》開始,歷來諸譜都將此曲與劉義慶的故事聯繫在一起。按《唐書.樂志》:「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兗州刺史。」不過,朱權自己也說:「臨川王之作,古樂府耳,非琴操也。大概樂府之於琴操,喻意同耳。」此曲從三個緩慢的泛音揭開低垂的夜幕之後,慣以右手的「瑣」與左手的「飛吟」等指法,生動且具體地描寫出烏啼嚶嚶之聲,有的婉轉多情,有的爭喋不止,極具戲劇性的變化,堪稱琴曲中之上品。今依 姚丙炎 先生演奏譜按彈錄音。

八、 關山月

ISRC : TW-P 01-10-024 -08

據琴壇前輩所述,此曲本是山東民間小調,內容描寫鄉間男女情愛之事,後來援引入琴,再配上李白〈關山月〉之詩,遂成為諸城派的代表曲目之一。然而自從海外發現清嘉慶年間的《龍吟館琴譜》抄本中輯有〈關山月〉一曲後,大大推前了該曲流傳的年代,也使得琴壇的傳聞不攻自破。曲情全依李白之詩敷陳而成,茲列原詩於下: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九、 瀟湘水雲

ISRC : TW-P 01-10-024 -09

《神奇秘譜》:「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製。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此曲結構龐大而謹嚴,技巧深難,先景後情而又情景交融,有以為言家國之思,亦有以為言歌詠山河,在彈者聽者以意逆志,未有定論也。本次演奏版本以 查阜西 先生的演奏譜為主,參考 龔一 先生錄音潤飾而成。

十、 春景

ISRC : TW-P 01-10-024 -10

〈春景〉一曲,見於清道光五年的《峰抱樓琴譜》。稍後的《鞠田琴譜》中,收錄有〈四大景〉,兩者的歌辭大同小異。此外,尚有王仲皋的傳譜,名為〈杏花天〉,是〈四大景〉的另一版本,見於《琴學備要》。〈春景〉的指法與旋律,都與其它譜本不同,可是名稱與歌辭又多相近,此間的關係,還有待後續的研究。此次錄音,依 王迪 先生定譜演奏,至於曲情的表達,即如歌辭所述,茲引於下:

春色嬌麗,融和暖氣暄,景物飄飄美堪羨。花開三月天,妖嬈嫩蕊鮮。草萌芽,桃如火,柳如煙,仕女王孫,戲耍鞦韆。暗傷殘,春閨兩淚漣,愁鎖兩眉尖。蝴蜨兒,對對穿花,把兩翅兒搧。清明賞景園,和風吹牡丹,玉樓人,沉醉在杏花天。玉樓人,沉醉在杏花天。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