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賽鴿飢餓訓練的研究(轉貼)

  • Share this:

賽鴿的飢餓訓練作為一種訓練手段,已經被許多鴿友採納和運用。但是,

每當我與鴿友談論飢餓訓練話題時,延長飢餓天數。他們認為:賽鴿能夠

忍受近似殘酷的飢餓訓練,才能培養勇敢而頑強的意志品質。由於片面理

解飢餓訓練,有些鴿友對飢餓訓練產生懼怕,他們擔心餓壞了鴿子的身

體,根本不能接受這種殘酷的飢餓訓練手段。還有一部分鴿友把賽鴿競翔

成功與否都寄托在飢餓訓練方法上,認為只要實施了飢餓訓練,每隻鴿子

都應該在競翔活動中有不俗的表現,一旦競翔失敗,罪責都在飢餓訓練的

本身。

一、對賽鴿飢餓訓練的基本理解

我們經過長期的調查和實驗研究認為:賽鴿飢餓訓練可以在每一天的某

個時間段使賽鴿處於飢餓狀態。例如,我們在國內調查競翔成績優秀的鴿

友發現,許多鴿友採取一日一餐的飼喂,當鴿子消化完食袋內的飼料之

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賽鴿處於飢餓狀態。這就是典型的某一時間段的飢

餓訓練手段,但是許多鴿友並不清楚這一特點。還有一種手段就是根據賽

鴿體重過量增加,導致賽鴿家飛訓練時間縮短或者有意識降低賽鴿的連續

1-2日不餵食飢餓訓練。為了使賽鴿的生理和心理適應1-2日的飢餓訓

練,根據賽鴿體重增加或者放飛訓練的需要,每過一段時間重複一次1-2

日的飢餓訓練。賽鴿處於飢餓狀態時,生理和心理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

因此必須採取關禁閉的限制手段,以免部分賽鴿到野外的自然環境中尋找

食物,或者進入其它鴿棚求食而丟失。

二、飢餓訓練對賽鴿重量和心理的影響

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人或動物處於飢餓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

活動顯著增強,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增加,體內儲存的糖元或脂肪處於

動員和分解狀態,經過能量轉換為葡萄糖,以保證生命活動和飛行運動的

需要。隨著飢餓時間的延長,賽鴿求食慾望顯著增強,表現出搶食的高漲

情緒、獲取食物速度極快。進一步研究發現,當賽鴿在飢餓狀態下飽餐一

頓之後,高興的情緒和那種滿足的感受能激發賽鴿長時間家飛訓練的激

情。因此,有許多鴿友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他們讓飢餓的鴿群飽食之後,

再將鴿群放出舍外放飛訓練,結果發現,賽鴿舍飛運動時間明顯延長,

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有的興奮的群鴿在下午放出後一直飛到天黑了才返

回鴿捨。其中有鴿友稱,鴿子進食後,飼料本身的重量增中了身體的重

量,故叫做負重家飛訓練。這就是飢餓對賽鴿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具體表

現。 飢餓訓練對強化賽鴿競翔歸巢動機十分重要。我們經常在放飛訓練賽鴿

時發現,有些鴿子在訓練途中的自然環境中遊蕩數日或者更長的時間,經

過了飢餓的考驗之後才姍姍回到鴿舍。然後再將它們送去競翔更遠的距

離,其中一部分鴿子成為十分優秀的賽鴿。這與它們在放飛訓練途中經歷

的飢餓感受密切相關。而沒有經過飢餓訓練的鴿子一但處於飢餓狀態時,

它們的行為動機可能轉化為外出尋找食物的行為表現,也可能在返巢途中

進入陌生鴿舍求食。因此,賽鴿的飢餓訓練既能提高飢餓生理的承受能

力,也能促進賽鴿返巢動機的發展。

賽鴿處於飢餓狀態時,它們求食的慾望明顯增強。我們在實驗中見到鴿

子搶食的行為表現,它們搶食的速度加快、甚至飛到飼主的手上取食。經

過飢餓訓練的賽鴿對鴿舍和飼主的依賴性增強,這是提高賽鴿感表素質的

重要手段。賽鴿體驗過飢餓訓練,更能激發它們的情緒,許多鴿友採取一

日一餐制的飼喂,當飢餓的鴿群飽餐一頓之後,再將鴿群放出舍外,鴿群

激發的情緒使它們表現出長時間和大範圍的飛行運動特點,這就是飢餓狀

態激發出來的訓練效果。

三、提高舍外飛訓練效果的飢餓訓練

賽鴿訓練是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的基礎。沒有高水平的訓練效果也就沒

有高水平的放飛訓練效果,更沒有高水平的競翔比賽成績。有些鴿友雖然

有多年飼養賽鴿的經歷,但是還沒有體驗到高水平的訓練。因為賽鴿舍飛

訓練本質上是鴿群主動飛翔運動的形式

第一是每日飢餓狀態的控制手段是激發賽鴿情緒的重要手段。放多鴿友

實施每日一餐的飼喂,一般在下午特定時間餵食。餵食前的鴿群個個處於

飢餓狀態,我們能見到的每隻鴿子都在爭搶飼料,情緒顯得非常積極。當

鴿群搶光食槽內的飼料之後,有些性急的鴿子已經站在出口急等待,更多

的鴿子眼睛觀察出口動靜,一旦開啟出口,鴿子爭先恐後地飛出去。晚出

鴿舍的鴿子很可能就追不上疾飛的鴿群。我們實地觀察瞭解到,鴿群持續

飛翔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以上,遇到特殊的天氣條件,鴿群一直飛到天都

快黑了才返回鴿舍休息。鴿群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在飼料消化和呼吸過

程中體能得到恢復,第二天清晨鴿群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放出的鴿群飛

翔兩小時以上返回鴿舍休息。由於上午不餵食,一直到下午特定時間要餵

食,在這一段時間內,必須使鴿群處於飢餓狀態。以此來高速賽鴿的生理

活動,激發它們的情緒,達到提高舍飛訓練的目的。如果鴿群不能在飛翔

運動中消耗自身儲備的能量,即使採取一日一餐的飼喂方法,也可能導致

賽鴿體重增加而不能適應長時間飛翔運動。

更多的鴿友採取一日兩餐飼喂,其中每次喂量的掌握是控制讓我們看看

鴿友們的成功經驗。早晨遇到較好的天氣條件,放出舍外的鴿群能保持1

-2小時的飛行運動訓練,當鴿群返回鴿舍後,只餵給少量容易消化的飼

料,特別是喂量的控制,必須使鴿群在下午餵食之前處於飢餓狀態。如果

上午飼餵過量或者是不容易消化的豆類、油脂類飼料,勢必延長鴿子的消

化時間,達不到飢餓的程度。當飢餓的鴿群進食之後,稍微休息一下,再

將鴿群通過長時間的飛行運動和大範圍的活動來表達這種滿足感。當然也

有人認為下午放飛訓練返回之後再飼喂,我們經過對此實驗發現,上午的

喂量和飼料營養搭配非常關鍵。如果喂量過少,飢餓的鴿群在下午放出舍

外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匆匆回舍要求進食了,而在飢餓狀態下進食後再進行

舍飛訓練的鴿群則不同,它們的飛翔運動只是表達高興和滿足的情緒,沒

有急於返舍取食的念頭,因此,有時一直飛到天都快黑時才返回鴿舍休

息。

四、懶飛鴿群的飢餓訓練

賽鴿懶飛現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發育不良的因

素。既有病理原因也有飼喂不當的原因。從飢餓訓練的角度來研究,主要

集中探討飼喂及管理不當的原因。許多有經驗的鴿友仍然難於把握賽鴿。

鴿子受體重的影響,在飛行運動時,體重大的鴿子肌肉收縮運動時的能量

代謝以無氧代謝供能佔優勢,有氧代化謝比率明顯下降,鴿子不需要飛行

多長時間就氣喘噓噓地降落了。因此,久而久之鴿群表現出懶飛的現象。

為了有效扭轉鴿群肥胖的問題,有鴿友根據鴿群的體重,每隔一段時間採

取連續1-2日或者2-3日不餵食的飢餓訓練。為了避免鴿子外出尋找食物

或丟失現象,採取不放飛的辦法。雖然這種飢餓訓練近似殘酷,但是能有

效促進賽鴿體內儲存能量物質的分解,既能減輕體重,還能培養賽鴿求食

慾望的感情素質。實驗證明,根據賽鴿群體體重增加和懶飛的行為表現,

每隔一段時間採取連續幾日的飢餓訓練,對於提高家飛訓練和競翔比賽效

果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飢餓訓練對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的作用

近距離放飛訓練失鴿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有一部分賽鴿在最初的放飛

訓練中未能很快返回,而是在外面的自然環境中遊蕩數日或更長的時間。

由於缺乏食物來源,返回的鴿子骨瘦如柴。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能恢復之

後,這段遊蕩經歷和飢餓感受成為它們快速歸巢的動機力量。賽鴿異地放

飛訓練或競翔比賽,從長途運輸到返回的全部過程中,鴿子本身就處於一

種飢餓狀態。沒有經歷過飢餓訓練的鴿子也就不可能適應環境變化的需

要。實驗研究訓練的賽鴿在放飛訓練或競翔途中遇到惡劣天氣條件,造成

返巢困難時,飢餓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使寒鴿的行為動機轉化為尋找食物的

行為。而經歷過饑訓練的賽鴿則完全不同,飢餓訓練效果提高了生理和心

理的應激能力,培養鴿子忍饑挨餓的意志品質,激發賽鴿快速歸巢的「動

機力量」。

在賽鴿異地放飛訓練是採取飽食,還是放飛訓練時採取飽食,還是飢

餓狀態的研究中發現,訓放前一天晚上攝取的食物經過消化與吸收的全過

程,賽鴿第二天上午到達放飛地放飛時,食袋內不應存有食物。因為賽鴿

在消化食物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處於優勢興奮狀態。而賽鴿轉為飛翔

運動時的神經系統的興奮必須是交感神經系統的優勢興奮。因此,賽鴿由

放飛地放出時,飢餓狀態有利於賽鴿的飛行運動,有利於促進賽鴿快速返

巢動機的發展。

六、飢餓訓練與優秀賽鴿的培養

賽鴿競翔回歸受許多綜合因素的影響,其中賽鴿的定向導航能力是運動能

力發揮的條件。飢餓訓練僅是作為一種訓練手段,並不是經過飢餓訓練的

鴿子就一定成為優秀的賽鴿。但是,通過飢餓訓練能夠培養和發現優秀的

賽鴿。我們在鴿友採取飢餓訓練的經驗介紹和進行的實驗發現,優秀的賽

鴿具有以下特殊的表現:

1、是表現出控制攝食量的特殊行為。由於飢餓訓練運動能力增強,並

且對定時訓練建立了條件反射,要求賽鴿在家飛訓練時間段的生理條件和

心理活動與飛翔運動相適合。賽鴿食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賽鴿飛翔運動

的效果。許多鴿友發現優秀賽鴿有最早離開食槽去喝水的表現,其實質是

主動控制食量的行為。而另一部分鴿子則完全不同,一直守住食槽進食,

水組漲滿了還嫌沒有吃飽。它們依靠攝食量來抵抗飢餓。

2、是通過體內能量轉換抵抗餓的能力。優秀賽鴿具有極好的消化與吸

收的能力。我們根據鴿子食量與消化速度比較發現,優秀賽鴿的消化速度

較快。當消化完食袋內的飼料進入飢餓狀態時,優秀賽鴿的飢餓程度遠不

像一般鴿子那樣饑不可耐的表現。因為優秀賽鴿處飢餓狀態時,在體內儲

存的糖元、脂肪等被動員出來,分解成葡萄糖,經過血液循環供給組織和

器官的需要,從而有效緩解了賽鴿的飢餓程度。這是優秀賽鴿非常重要的

生理和心理特徵。

七、賽鴿飢餓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賽鴿競翔運動發展,飢餓訓練作為一種訓練手段被許多鴿友採納和

運用。但是,飢餓訓練如何視具體情況科學地運動用,我們在理論研究的

基礎上,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問題:

1、提高鴿群消化吸收的功能。由於每隻鴿子的遺傳素質的差別,消化

與吸收的功能成為制約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每日進行的飼料消化吸收與

飢餓狀態的比較,消化速度較慢,吸收功能不良的鴿子經受不住飢餓訓練

的磨難。研究發現,優秀賽鴿具有健康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消化的速度

快,吸收營養的功能水平高,這有利於賽鴿飢餓生理和心理狀態的轉化,

延長賽鴿耐飢餓時間,提高飢餓訓練的效果。正因為如此,許多有實踐經

驗的賽鴿高手選用促進賽鴿消化功能的產品。如賽鴿專用的啤酒酵母,按

要求拌入飼料中代鴿群飼用。部分鴿友每週添加啤酒酵母飼喂三至四次。

酵母作為賽鴿的添加飼料促進食物的消化,如果按特定時間控制和調整賽

鴿的飢餓狀態,飼喂酵母能使鴿子提早進入飢餓狀態,延長飢餓時間,達

到飢餓訓練的效果。這也是酵母添加在飢餓訓練中的一個重要作用。

2、驅除賽鴿體內寄生蟲是飢餓訓練的前提條件。

飢餓訓練中消瘦速度很快,經化驗發現鴿體體內感染寄生蟲,如蛔蟲、絛

蟲等。其中一隻鴿子排出蛔蟲達十六條。由於賽鴿飼養過程中很容易感染

體內寄生蟲病,因此定期或不定期驅蟲是飢餓訓練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

措施。 3、賽鴿飢餓訓練效果的評價是掌握飢餓訓練的關鍵。飢餓訓練作為一

種訓練,在實驗過程中仍然具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論是採取每

日飢餓狀態的控制手段,還是採用連續2-3日的飢餓訓練手段,必須從以

下幾方面進行效果評價:

(1)是賽鴿感情素質的明顯提高,表現在與飼主的親和力上。

飢餓訓練是提高鴿與飼主親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賽鴿競翔歸巢的動機

力量。經過飢餓訓練的賽鴿能圍著飼主索取飼料,甚至飛到飼主手中取

食。

(2)是家飛訓練水平的顯著提高。

實驗研究證明,經過飢餓訓練的賽鴿,早晨放飛的持續運動時間在兩小

時以上,下午家飛運動時間也能保持兩小時以上。

(3)是放飛訓練效果明顯提高。

因為賽鴿在這家飛訓練活動中不斷擴大飛行活動範圍的同時必須啟動自身

的定向導航系統。我們經過對某些鴿舍和鴿群一段時間的觀察,鴿群出舍

後朝著特定的方向飛去,然後又從另一方向飛回。賽鴿1-2小時飛行途中

啟動導航系統,為放飛訓練的定向導航創造了條件。因此,經過飢餓訓練

的賽鴿,隨著家飛訓練水平的提高和導航能力的培養,賽鴿近距離放飛訓

練的回歸速度明顯提高,很少出現丟失鴿子的現象。

(4)是賽鴿競翔比賽的回歸速度明顯提高。

在飢餓訓練過程中,隨著放飛訓練水平的提高,賽鴿競翔回歸速度明顯

提高。但是,賽鴿由放飛訓練到最後的競翔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體能,體能的儲備是賽鴿繼續競翔的物質基礎。因此,在促進體能超量恢

復的基礎上,控制和調整賽鴿繼續競翔的物質基礎。因此,在促進體能超

量恢復的基礎,控制和調整賽鴿的飢餓狀態程度顯得非常關鍵。我們經常

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鴿友採取飢餓訓練,賽鴿在短距離競翔表現出快速

返巢的運動能力。但是再去競翔更遠的距離時,由於賽鴿的疲勞和體能恢

復遲緩的因素,賽鴿回歸的速度明顯下降,甚至出現不歸的現象。因此,

鴿友必須根據賽鴿體能消耗的程度,在促進體能超量恢復的同時,控制賽

鴿的飢餓狀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