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影 心 路

  • Share this:

記得在七十年代時,常常看見親朋好友手中拿著一部相機 ( 那管是單眼或雙眼 ) ,時東拍一下、西拍一下的,總是把自己周遭的人、事、物,留下最美好的畫面,真是羨慕不已;那時心中就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如此這般,當時還是社會新鮮人,於是開始籌款買下第一部相機 ( NIKON FM2 , 50mm 標準鏡頭 ) 直闖攝影界。

買相機的一小步,將是進入攝影界的一大步。記得當年拜救國團攝影社──陳永鑑 老師之課,開始接觸攝影,心中想:只要能把人物、景物,拍攝清楚就是一大心願,好比用相機寫日記 ( 不如誇大其說是寫歷史 ) ,你可知道人、事、物,歷經數年後,常常使人懷念,而相片的記錄是珍貴的、永恆的。事隔今日,不斷的看相關書籍及聽學者的演說,以便充實自我,並加以實習,充分的配合發揮, ( 記得:文武須合一,不能只靠文,往往實戰更加重要。 ) 並不斷請教前輩指導,歷經月賽、沙龍的挑戰,藉榮銜的取得來肯定自我。

談到榮銜,有時常常在想:「榮銜」真的那麼重要嗎?“它”又不能加薪、不能當飯吃!但試圖想,其實和珠心算、柔道、圍棋……的段數一樣,只是鑑定個人攝影技藝程度的一項客觀方法而已,它也是攝影團體在各級攝影評審遴選的依據。

記得當籌劃要投沙龍時,就馬不停蹄的跟前輩們,東奔西跑的不斷出擊, ( 確記:不要想每回出擊都要有豐碩的收穫,因假如沒有好作品時,就抱著到此一遊的心態,才不會失落感太大而影響下回的出擊,能有一張好作品,那可算是大豐收了。 ) 更不斷的儲存照片,當然,每月沙龍評審時,都能到場觀戰,一方面知道有那些題材可拍及構圖……等,另一方面可了 解評審 老師的“口味”,待下回投龍時,知彼知己、更能掌握評審老師的風格以搶高分,當然我的規劃是前半年以推出強檔搶高分, ( 原則上,是要有半年以上的純檔相片。 ) 爾後再不斷的補充強力照片,如此一來,才不至於青黃不接,疲於奔命。

拭看!無論是新學員或資深者,且望能夠利用閒暇時日,多加充實自我,超越自我,以提升攝影水準,當然得藉月賽、沙龍等自我提升鑑定,以待時日也能坐上評審台,更能為時間記錄人、事、物等實錄,願你我都能以實現,共勉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