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署比照歐美未禁用/PVC 醫材沒汰除 病患暴露塑毒風險 2012-10-13 13:05:00 衛署比照歐美未禁用/PVC 醫材沒汰除 病患暴露塑毒風險 〔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鍾麗華、魏怡嘉/綜合報導〕塑化劑事件讓國人餘悸猶存,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與環保人士、醫師等,建議衛生署訂出醫療院所使用會溶出塑化劑(DEHP)的三號塑膠(聚氯乙烯、PVC)醫療用品期限,推廣改用五號塑膠(聚丙烯、PP)等不會溶出塑化劑(DEHP)的其他醫材;同時納入及擴大健保給付,保障病患健康權益。 ...
英日幹細胞學者 獲諾貝爾醫學獎 2012-10-09 13:51:00 戈登、山中伸彌 發現細胞可重編 〔編譯俞智敏/綜合斯德哥爾摩八日外電報導〕二○一二年諾貝爾醫學獎八日揭曉,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與英國科學家戈登(John Gurdon )因為發現特化的成體細胞可被重新編程為具有多功能的幹細胞(iPS),可能培育出替代組織來造福許多疾病患者的重大貢獻而共同獲獎。兩人將共享一百二十萬美元(約三千五百萬台幣)獎金。 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學...
每天吃蘋果 動脈卡袂硬 2012-10-04 13:40:00 若想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妨每天吃顆蘋果,促進心血管健康。 美國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健康中年人若每天吃一顆蘋果,持續四星期,可讓血液中動脈硬化相關物質-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減少百分之四十。蘋果含有多酚類物質,這是一種抗氧化成分,如果把這些成分製成膠囊,雖然可達到一點點保健效果,但效果終究不大。 這項研究顯示,蘋果似乎可以減少血液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研究人員解釋,低密度脂蛋...
類風溼性關節炎 血栓倍增 2012-10-04 13:37: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特別注意血栓之害。 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瑞典研究報告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特別容易出現血栓。因為出現血栓的風險較高,所以因病住院的機率也較高。但研究並沒有證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直接增加血栓發生機率。 研究作者瑪莉‧霍爾姆奎斯特指出,有強烈證據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血栓息息相關,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出現發炎反應,或一些治療、其他因...
預防、減緩失智症 成大研究露曙光 2012-09-27 18:22:00 中國時報【洪榮志╱台南報導】 失智症是人類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卻一直苦無有效對策。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蔡坤哲團隊與中研院分子生物所院士沈哲鯤合作,歷經兩年研究,成功發現過去用於治療癌症的雷帕黴素,可預防及減緩仍無藥可醫的額顳葉退化症;目前已通過老鼠實驗,正準備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今年九月十一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腦死嬰兒 將可器捐 2012-09-25 13:41:00 衛生署昨(二十四)日表示,最快十月開放腦死嬰兒可以捐贈器官,將修正現行的腦死判定準則,擴大腦死判定適用年齡。 現行「三歲以下不判腦死」腦死判定準則,讓許多等待器官捐贈的病童,因等不到救命機會而早逝。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表示,修正後的腦死判定準則,將由現行的三歲以上降至「足月出生(滿三十七周孕期)」。未來不幸深度昏迷、腦部結構損壞的嬰兒,只要經兩位兒科專科醫師判定腦死,就能器...
心臟血管-心肌梗塞年輕化找上25歲竹科男 2012-09-25 13:26:00 中國時報【黃筱珮╱竹市報導】 陳先生25歲是竹科工程師,平日無冠心病的病史,日前上班時突發心肌梗塞被送到新竹馬偕醫院急救。醫師表示,科技業的壓力大,「心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秋冬季節氣溫驟降,也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要注意相關症狀。 新竹馬偕心臟內科主任劉銘恩表示,新竹是科技重鎮,科技人工作壓力大,從收治個案分析,心臟血管疾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
別輕忽!下背痛竟是肝腫瘤轉移 2012-09-22 12:40:00 別輕忽!下背痛竟是肝腫瘤轉移 肝是沉默的器官!43歲的建築工人阿信,身材壯碩卻有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史,下班後喜歡與朋友小酌一番,2個月前開始感到下背痛,誤以為是太過勞累或長骨刺,經整脊的民俗治療無效後,轉往神經外科門診,進行影學檢查才發現肝腫瘤已合併骨轉移。醫師提醒,患有肝病的民眾,應定期到醫院接受追蹤檢查,不可聽信偏方,以免病症急遽惡化。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新陳...
小朋友也會中風? 原來是罹患罕見「毛毛病」 2012-09-21 19:04:00 一位9歲小女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左側肢體無力,且有無法說話的中風症狀,到署立豐原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女童罹患罕見俗稱「毛毛病」或「煙霧病」的先天性腦血管畸型,經過二次顱內血管重建手術,目前復原情況良好,肢體及語言功能已大幅改善。 豐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正一表示,這名女病童去年10月因為突然神智不清、無法說話、左側體無力等中風現象而送醫入院治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難...
腳中風 8小時內不醫恐截肢 2012-09-21 19:02:00 腿部抽痛,千萬別怕麻煩,立即就醫為上策。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指出,臨床上一位長者腿部抽痛,因擔心給晚輩添麻煩,第3天才就醫,結果竟是腳中風,錯過6~8小時的黃金治療時機,不幸只能截肢;另一位長者較有警覺,立刻要求家人陪伴去醫院就診,很快便痊癒。一樣疾病,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姜智耀說,腳中風即下肢動脈阻塞,因為發作後腳部會由於動脈血管急性阻塞,失去血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