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正在慢慢的形成自我形象,並透過與他人的互動而建立對自我的看法,也就是「自信」的建立。自我價值感越高的人,他會比較願意嘗試、願意學習,也會比較主動,而自我價值感低的人,最大的特質就是會比較退縮,裹足不前。你每天對他說的話,便是在提醒他目前是個什麼樣的人,未來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為人父母者不得不留心自己習慣的語言。
相信你已經發現,每次催促孩子動作要快一點,非但沒有任何效果,孩子反而變得更慢,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既然你知道一而再地催他、提醒他都沒有用,為何還要一直重覆說呢?不如想一想如何對孩子說好話,讓他感到回到家心情愉快一點,念書也能比較有效率。
一定要說好話嗎?其實,也不是一定要說「好話」,而是我們不妨這麼想,一天中能與孩子講上話的時間,也許才三、五分鐘,這時上班、上學回來,彼此都很累了,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認為跟孩子在一起做什麼或對他說什麼,是你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事?
有個孩子曾對我說,他每天都會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在該回家的時間回去,如果比平常早個五分鐘到家,還會讓他覺得「虧」大了。因為偶爾從房裡走出來五分鐘,只是想上廁所、喝一口水,他媽媽就會開始追問:「功課寫了嗎?」或「書念好了嗎?」讓他趕快再鑽回房間去。
記得一名青少年找我心理諮商,那天晚上我剛好有一個父母成長團體的課程,就順口問他有沒有什麼建議,他竟鄭重其事地告訴我:「我覺得你最好教這些父母親,怎樣離我們青少年遠一點!」我聽了當下一楞,後來想想這句話不但有趣,而且還蠻有一點道理的。
一個有「覺知」的父母,第一件要學習的是有「停下來」的智慧。對孩子沒有用的方法,能不能停下來?對親子關係有損傷的責備和辱罵,能不能停下來?假如你都停不下來,怎能教導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呢?停下來,在短時間內看不出有多大的改變,但至少那種影響彼此的負面能量會降低很多,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心他、陪伴他,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多一點耐心等待。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 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