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症候群

  • Share this:

您是否罹患了中國父母症候群?(Chinese Parents  syndrome)

(選錄自「A+ 下一個優質社會」智庫文化出版)

假呵護之名,行操控之實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請東方父母  您就此高抬貴手吧!  愛之適足以害之!

東方社會最常見的倫理大悲劇就是在一場父母與孩子激辯與爭論之後,激動傷心的父母總會淌著眼淚,對著滿腹委屈的孩子說:「我會這麼做,一切都是為了你啊!接下來不論是相擁痛哭,抑或是各自心碎,這個孩子總難逃離被父母的錯愛所扭曲的人生悲劇。

老是把子女看成自己的財產,一心一意想要主導子女的一生,總認為子女不爭氣就是父母的失敗;而子女若能成材則是父母最大的榮耀。基於這份患得患失的憂心和企圖,使得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過份保護、限制太多,並且強加其個人價值觀於子女身上者屢見不鮮,殊不知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但剝奪了子女獨立成長的機會,更將因此扭曲了孩子的一生。

在中國父母過度細心呵護下,「弱不禁風」似乎已成為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最大通病。台灣這一代的孩子之 所以變得如此嬌弱,父母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學習獨立才是重要課題

身為未來主人翁的年輕族群,如果沒有好體力,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那麼,國家前途還有什麼指望呢?悉心照料孩子,表面上看來沒錯,但卻會適得其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獨立是最重要的課題。 放心讓她去作,孩子就會成長,反之,如果顧得很緊,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發展的空間!

犧牲這一代 成全下一代?

把所有的榮耀都寄託在兒女身上。中國父母試圖用「犧牲」的想法及作法來減少孩子在生存競爭上的挑戰,希望孩子能低挑戰的環境下,創造高成就,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生存的能力是靠磨練出來的,光從書本上是很難學到的。中國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唸書就好了,其他都別管了!」這種作法不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更是嚴重地剝奪了他們學習生存及養成獨立人格的成長機會。 在美國,哪有父母要幫孩子付大學學費的道理,十八歲以後,若要住在家裡,就得付租金,要分擔房租、水電等支出,不但對家庭要有責任感,也要懂得如何在社會上生存。 這就是典型的美國教育方式,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學會如何生存來得重要。

就現實的考量,美國孩子如果想要上大學,就得自己去打工、賺錢、繳學費,如此千辛萬苦才能擁有學習的機會,怎麼可能會在上課時打瞌睡?上課根本不需要點名,若有不同的意見,一定會向教師提出挑戰,有不懂的地方,也一定會問到懂,否則不是平白浪費時間以及辛苦工作才繳交的學費嗎?

東方社會的孩子,從表面上看來就幸運多了。因為東方社會的父母總認為,就算借錢也要讓孩子念大學。因此,台灣的學生大多是應父母的要求去唸書的,而且在聯考制度及父母的期望下,至少有95%的學生所念的不是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於是學生唸書的心態就顯得心不甘、情不願,一則是因為沒興趣,二則反正是父母送來唸書的,不想念就打混。有多少大學生都是徹夜打牌、玩樂、打電動,早上又起不了床,弄得上課遲到或乾脆蹺課,種種惡形惡狀,正凸顯了台灣教育扭曲的事實。

中國父母費盡苦心供孩子念大學,甚至幫孩子選擇了最有「前途」的科系,但卻忽略了人性的本質,那就是唯有付出,才能真正收穫;唯有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才會激出真正的拼勁。

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對最後的結果都是感到失望的,而在罹患中國父母症候群的父母所養成、教育下的孩子,不論是否做到父母的期望,都無法擁有真正的快樂!顯見這種愛的方式,只是在成就一個兩敗俱傷的悲劇而已!

往往父母的犧牲,只是為子女帶來壓力,並不會造就子女的幸福。

但是東方社會的孩子,從小就習慣聽從父母的意見去做人、做事,久了就習慣了,即使不快樂也會照做,對於人生的道路既沒有選擇的餘地,也失去了選擇的能力,也因此對生活毫無熱情,對人生充滿著許許多多的無奈與悔恨,所謂「積極開放」的人生,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探究問題的癥結,那就是中國父母一直無法接受孩子也是獨立個體的這個事實,藐視孩子思想、看法或夢想,忘了孩子也有基本人權(human right),對孩子總是處處干預,不論在學業、事業甚至是婚姻上,似乎每一件事都要讓父母覺得順心才可以,孩子不聽話,就得背負「不孝」的罪名。

當中國父母以愛為名,進行軟硬兼施的壓抑策略,如果子女同意了那份壓抑,那麼也就注定了一個扭曲、不快樂的人生;如果選擇了反叛,那麼子女將終身背負「不孝」的罪名與壓力,即使勉強擁有快樂,也難逃背後的陰影。

總之,一天到晚都在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東方父母,請您就此高抬貴手吧!放孩子一條生路,讓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快樂、無悔的人生吧!

(選錄自「A+下一個優質社會」智庫文化出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