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求三寶淺解 /第一寶玄關竅(佛)
一 .恭喜
點傳師、各位前賢 ,各位居士,大家好;後學感謝天恩師德,祖師鴻慈,點傳師慈悲,今天有這個機會,在此跟大家共結善緣;首先,要再一次恭喜大家,今天能夠求道.能夠求道,表示大家根基很好、祖德隆重、佛緣深厚,根基、祖德、佛緣俱足,才能夠順利的求道;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 第六章節講到~~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 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如是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夠在佛陀涅槃後的2500多年後求道,得聞性理心法,信受奉行,這是累劫累世,不知跟過多少佛修行得來的根基緣份,今天才能夠求道.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 第十二章節講到~~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所以大家堪稱人間第一希有 ,非常的不容易,這也就是大家在求完道後,跟我們說恭喜的原因.
那麼今天所求的道 ,是什麼道呢?我們稱為真理天道,性理真傳.
一. 真理天道 性理真傳
什麼是真理天道呢 ?
真理就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天是上天,道是路;我們回到上天所要走的這一條路、方法永遠不會改變,稱為真理天道.
什麼是性理真傳呢 ?
性理 :理,在天有天理,在地有地理,在人稱為性理;性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靈性成佛的道理與方法
真傳 :什麼是真傳呢?我們今天所得的道,與歷代聖賢仙佛,如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修持成道的方法是一樣的,所以稱之為真傳
所以真理天道 ,性理真傳的意思就是說: 我們回天所要走的所該走的這一條路永遠不會改變,而且所得的道,與歷代聖賢仙佛,如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所修持成道的方法是一樣的.
二. 玄關竅
所謂天有三寶日月星 , 天有三寶大地才有光明;地有三寶水火風, 地有三寶萬物才能夠滋長,人有三寶精氣神,人有三寶身體才能夠健康,修道也有三寶,我們稱為關訣印;道之三寶,可以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成仙作佛.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三寶,第一寶玄關竅;
玄 :玄就是玄玄妙妙的靈性、佛性,道家稱為元神,儒家稱為良知良能;真主人
釋迦牟尼佛 :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就是真我、佛性,天地間就是每個人的佛性最尊貴;
耶穌聖人 :信我者得永生,也是指每個人要找到真我,恢復良知良能,才能進天國,得永生.
六祖 :見性剎那即是真;求道明師一指剎那,大家都見性了;我們從剛入佛堂時的散亂心,在佛光普照下,漸漸的雜念越來越少,在明師一指的剎那,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時候就是見性、就是菩薩、就是佛.所以今天求道,大家都找到真我了,也都成佛了,但稱為剎那佛,因為隨著離開佛堂,我們的心又開始起伏,落入眾念叢生的眾生相了;三寶心法就是要幫助我們時時刻刻找回真我,修持的功夫,後面再詳細解說.
關 :關就是生死門、正門,靈魂出入的門戶;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麼靈魂之門在哪裡呢?就在剛剛代理明師跟我們指的這個地方,靈性就是從這裡出入.(例:古代房子)
玄關竅是正門 ,眼耳鼻舌是旁門,六祖:由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知覺,不染不著;我們念頭的生發,要從玄關起用,才不會落入人心意識,造成六道輪迴.
道德經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要開啟妙智慧,要從這裡下手.
竅 :竅就是小穴,靈性出入的門戶是一個小穴,像針孔一樣大的一個小穴.
聖經 :你們當進窄門 , 因為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 , 路是大的 , 進去的人也多 ;但引到生命的門是窄的 , 路是小的 ,找著的人也少.
玄關竅 :所以玄關竅就是我們靈魂出入及居住的小穴, 點傳師剛剛這裡點了一下, 請大家再指指看 ;我們如何知道玄關竅 就是我們靈魂出入及居住的地方呢 ?自古以來有許多的印證---
三. 觀音菩薩得道印證
大家有沒有看到觀世音菩薩 ,祂的額頭是不是有一點紅痣,我們稱為-珠砂痣. 珠砂痣是得道的證明,觀世音菩薩紅痣點在哪裡?額頭上,為什麼不是點在玄關竅的地方呢?因為天機不可洩漏,真正的位置是在玄關竅.
觀世音菩薩傳裡講到 ,觀世音菩薩修道時,她的師父長眉老者拿給她一個白玉淨瓶,並且告訴他:”但見瓶中有水,水中長出柳枝,那就是妳得道之日”, 試問淨瓶與得道有何關係?這其中是有含義的 .所謂淨瓶,就是清淨的小瓶,瓶中若要有水,而且能將柳枝插入瓶中,由此可知其重點在於瓶口必須是通暢的,瓶口通暢,就是明師一指,指開我們的玄關竅;今天得受明師一指,就是指開瓶口,相信各位已經看出來了,如果還看不出來,我們再畫上眼睛、嘴巴、耳朵,相信各位一定可以領悟出來,這就是剛才點傳師在我們玄關上點了一下的地方。可見我們所得的道,跟觀世音菩薩所得的道是完全一樣的。那麼觀世音菩薩能成道,只要我們立志修道,也一樣能成道,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求的道跟 觀世音菩薩是一樣的 .
我們求道後 ,在百年歲後,歸空時,色身與沒有求道者有何不同呢?求道的人,身軟如棉,面色栩栩如生,這是得道的印證;一般人往生後,身體是僵硬的,而且臉色不好看,這是求道與未求道的不同.
四. 玄關竅與日常生活
六祖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如何讓天堂就在我們的眼前、生活之中呢?而不是往生後才到天堂呢?
經云 :日月合其明,日月是兩眼之眼神, 通常我們的眼神都是外放的,追逐外面的東西,所以道德經講,五色令人目盲;合就是凝聚,惟覺老和尚的視線不超過一公尺,就是凝神的功夫,求道以後,我們的心要收回來,眼神凝聚,自性就會清明,所以平時有空,就把眼神心念凝聚於玄關處,心就會清明.六祖:自性內照,三毒即除,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金剛經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如是就是自性 ,我們的自性要常住,就能夠降伏妄想心,如六祖壇經所言:正見之時佛在舍,邪見之時魔在堂.能夠去除妄想心,才能超生了死,斷輪迴;為何我們人流浪生死,不斷的輪迴呢?清靜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唯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從清靜經的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了解,流浪生死常沉苦海的源頭在於有妄想心,守玄正是去除妄想心的良方.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迴觀自己的自在菩薩,功夫純熟深入,妙智慧自然源源不絕的流露出來所以道德經講此處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且能洞徹五蘊皆空,不染不著.六祖: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求道後,我們時常迴光返照,就越來越接近仙佛的心境了,達到應無所住,無礙於心.